1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1 (第1 至2 章)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 5 分) 1 .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 .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 .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 -1 岁)前符号阶段、(2 -7 岁)符号运用阶段、(8 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 .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 .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 .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 .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二、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 5 分) 1 .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 .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 .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4 .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 .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三、简答题(每题 7 分,共 3 5 分) 1 .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3 -4 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 -5 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 -6 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2 .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3 -4 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4 -5 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 -6 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3 .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1 )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 )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 )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 .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1 )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2 )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 )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5 .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 一种解释: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