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 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把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记忆规律的运用 教学准备: 1 .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记忆力的表现 2 .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 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 教学课时: 6 课时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自我分析】我们已经探讨了学前儿童哪几方面的心理特点?什么是注意?什么是感知觉? 刚才你们的心理活动是属于什么心理过程?什么是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是记忆的内容。 (二)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复杂而又积极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恢复(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 发展又密 不 可 分的环 节 ,还 是“整 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 件 ”。 识记——识别 和记住 事物的特征 与 联 系 ,是大脑皮 层 形 成 相 应 的暂 时神 经联 系 ; 保持——暂 时联 系 的痕 迹 在脑中保留 ,表现为 巩 固 已获 得 知识经验的过程; 再认——事物重新 呈 现时能 够 再认识; 回忆——事物不 在当 前时能 够 回想 起 来 ; 再认或回忆——在不 同 条 件 下 暂 时联 系 的再次 活跃 。 这三个环 节 是互 相 联 系 ,不 可 分割 的。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 、基础,再认、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 果 ,并 能 够 加 强 识记和保持。 由 于记忆,人们才能 保存 过去的反映,使 当 前反映在以 前反映的基础上 进行 ,从 而使 人能 积累 和扩 大、完 善 或修 正 原 有的经验,使 其 对 行 动更 具 指 导 价 值 ;有了记忆,先 后 经验才能 联 系 起 来 ,使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 为 一个发展的统 一的过程。 二、记忆的种类 (一)按保持时间划分 保持时间是指从识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再认或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也称为记忆的潜伏期。 1 .瞬时记忆——不超过一二秒钟(感觉记忆) 刺激作用停止后,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