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劳动教育周活动方案 (本文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周的设置丰富、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劳动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打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设计 (一)主题选择 在劳动周主题选择上,学校帮助学生树立 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感受现代科技的发展,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 (1)劳动价值引领性。主题设置应体现培养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和劳动精神。 (2)结合生活实践性。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产实际为出发点。劳动周的主题建议结合校外学工学农等选择生产劳动、校外服务性劳动等进行。 (3)活动范围开放性。一般就主题覆盖的范围作出规定,具有半开放性,可根据劳动环境、实施条件等进行具体主题的选择和规划 ,加 强 与已 有实践活动主题的有机 结合。 (4)劳动任 务持 续 性。通过 设置一些跨 时 空 、长 周期 的劳动主题,让学生在完 成 一系列 项 目 和劳动任 务的过 程中 ,养成 吃 苦耐 劳、持之以恒等劳动品质。 (5)劳动观念传承性。秉注重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主题选择既要考虑传统劳动,也要考虑现代劳动科技。 (二)内容设计 学校劳动周的内容安排,要紧紧围绕劳动主题的意义建构,设计一系列劳动任务,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发展学生劳动技能,培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设计原则 (1)要注重劳动任务序列化。强调项目和任务循序渐进、相互关联、互为支撑。既可按照劳动实施的自然顺序,也可按照劳动主题,确定劳动内容、分解劳动任务。 (2)要注重劳动任务综合化。劳动任务的确 定,既要注重把劳动实践与其他课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也要注重覆盖多个任务群,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3)要注重劳动任务科学化。劳动周的任务设计,要体现与学段相适应 的劳动强度和难度,考虑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4)要注意劳动任务形态的多样化。尽可能地丰富劳动周的活动形式,如劳动项目实践、技能竞赛、劳模大讲堂、主题演讲或 辩 论 、成 果 展示 、职 业 体验 等。 2.劳动任务 1 至 2 年 级 一般 以家 庭 、班 级 、校园 为主; 3 至 4 年 级 可以到 社区 等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