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诊治指南疾病简介: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类原因引发,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峻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偏向,每次发作大多数能够减缓,部份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抑郁症至少有 10%的患者可出现躁狂发作,现在应诊断为双相障碍。另外咱们常说的抑郁症,实际上是指临床上的重症抑郁症(majordepression),人群中有 16%的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会受其影响。患抑郁症除付出严峻的情感和社会代价之外,经济代价也是庞大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 4 大疾患,估计到 2020 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发病原因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样,归纳的说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彼此作用的结果。也正因为抑郁症目前病因不明,有关假说很多,比较常见公认的病因假设包括:(1) 遗传因素: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患病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级亲属患病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亲属,这与遗传疾病的一般规律相符。(2) 生化因素:儿茶酚胺假说:主要指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 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有关;由于很多抗抑郁剂,如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选择性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利用后,虽然大脑突触间隙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专门快升高,但抗抑郁的效果一般仍是需要2 周左右才会起效,因此又有了 5-HT 和 NE 受体敏感性增高(超敏)的假说;(3) 心理-社会因素:各类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发强烈或(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致使抑郁症的产生。疾病分类依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按照对社会功能损害的程度抑郁症可分为轻性抑郁症或重症抑郁症;按照有无“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神经病性症状”,抑郁症又分为无神经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有神经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按照之前(距离至少 2 个月前)是不是有过另 1 次抑郁发作,抑郁症又分为首发抑郁症和复发性抑郁症。疾病症状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消退,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为主。具体可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抑郁悲观,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程度较轻的患者感到忧心忡忡,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感到“心里有压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