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此部分辅导班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讲解,估计命题可能性比较大) 一 GDP 的概念 知识点:GDP 的概念,怎么样理解 GDP(参考教材,包含6 方面的意思),区分名义 GDP 和实际 GDP,各种物价指数以及缺陷。 GDP 的含义: 1 .GDP 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2 .GDP 计量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非售卖掉的产品和服务,存货投资应计入 GDP; 3 .GDP 计算期内的产品和服务,是个流量概念,而非存量; 4 .GDP 计算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中间品不计入 GDP; 5 .GDP 是个地域概念,与 GNP 相区别; 6 .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的价值。 GDP 的缺陷及其修正: 缺陷:GDP 体现一个经济体的福利水平,但它有缺陷,往往不能反应真实的国民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 1 .GDP 既统计好的产出,也统计了坏的产出,比如污染治理费用; 2 .由于GDP 与价格水平相关联,所以 GDP 不能真实地反应社会福利水平; 3 .公共品以及闲暇也改变福利水平,但该部分未记入 GDP; 4 .GDP 没有反应地下经济活动,如逃税等非正规市场上的交易,以及贩卖毒品等。 修正: GDP — 坏的产出 + 未记入的好的产出 — 污染治理费用 — 资源耗费 修正后的一些常见指标:绿色 GDP,可持续 GDP,国民净福利水平。 CPI 基本上能反应通货膨胀趋势,但也存在缺陷:(参考《宏观经济学》曼昆) 1 .CPI 不能准确地反应通货膨胀,因为它只包括消费品和消费性服务; 2 .CPI 计量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在一定时期是相对固定的; 3 .CPI 未能反应产品和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消费替代; 4 .CPI 不能准确反应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因为未计量全部进口商品和服务; 5 .CPI 不能观察到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变化;不能反应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二 GDP 核算 三方面等值原理:收入=支出=产出(Y = AE = GDP) 1.支出法: C:虽然占GDP很大比例,但该部分相对比较稳定。 I:投资的分类: 存货投资的作用:能根据存货投资规模以及其变动来判断宏观经济运行是否均衡 (重点) 核算公式: Y = AE = C+I+G+NX = C+S+T+KR(T = T0 – TR;NX = X – M。 KR:国际转移支付;TR:国内转移支付) → I 总 = S+(T – G)+(M – X + KR)= SP + SG + SF = 国内私人储蓄 + 政府储蓄 + 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 S 总 2.收入法: GDP 与 NGP、N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