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 100 问产教融合研究中心|铸梦堂科技 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为什么实训基地越建越多,学生距离实践越来越远? 尽管事实上,实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无意全面否定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但“实训基地越建越多,学生距离实践越来越远”的确在一些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中客观存在着,这恐怕也是不争的事实。 以会计专业为例,以往的专业实训分为单元实习、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专业实习学生都要到企业去,时间或长或短,完全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在毕业实习时,已经参观、见习过许多企业,因而毕业实习基本上可以做到“顶岗”。 反观现在的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大部分学生直到顶岗实习前还不知道“车间”、“原材料”、“半成品”、“精加工”、“粗加工”、“企业管理”等为何物?因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是在教室和机房里进行的。学生面对的不是真实的企业生产过程在会计工作中的反应,而是从教材到教师再到上机学习会计软件。脱离了生产过程的会计专业学习,不仅使学生学得空、学得死,也使会计专业本身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活力。 我们想提出的问题是: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校内实训基地是极其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但无论什么专业的实训基地都应该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而不是削弱。换言之,实训基地应该起到拉近学生与企业岗位的距离的作用而不是相反。专业特点不同,实训基地的定位、功能、作用也应该有所不同。但就大部分专业而言,再先进的实训基地,恐怕也不能代替学生与实践、与工作岗位的“亲密接触”。 二、实训基地是为“培养人”服务的,还是为专业教学服务的? 为“培养人”服务和为专业教学服务不是一回事吗?从理论上说,二者是一回事,从实际上看,二者不完全是一回事。 在职业学校里,由于现代职教理念的贯彻落实不到位,由于受现有教师队伍素质、能力、结构的限制,我们的专业教学为“培养人”服务还只是一个理想的目标,远没有落地生根。职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 100 问产教融合研究中心|铸梦堂科技 业学校的课堂以及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依然是主宰者。在职业学校的课堂上,“培养人”往往体现为“管理人”,“以学会为主体”往往体现为“以教师灌输为主体”,“人的全面发展”往往体现为“单一技能的训练” ……。鉴于这种现状,实训基地要想建成为“培养人”服务的基地,难度是相当大的。这是因为实训基地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