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实验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实验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_第1页
1/9
实验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_第2页
2/9
实验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_第3页
3/9
实验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原理 一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 acry 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PAGE),由称盘状电泳。这种电泳是在区带电泳的基础上,以孔径大小不同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物,采用电泳基质的不连续体系(即凝胶层的不连续性、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pH 的不连续性及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使样品在不连续的两相间积聚浓缩成很薄的起始区带(厚度为10-2cm),然后再进行电泳分离。 圆盘电泳名称来源即由于此法的原理是依靠基质的不连续性(discontinu ity ),凑巧在垂直柱形凝胶上分散出的区带也很象圆盘状(discoid shape),取“不连续性”和“圆盘状”的英文字头“disc”。因此英文名称为“disc electrophoresis”,中文直译为盘状电泳。 仪器装置:如图 A 所示,上下两个槽为圆形或方形,其中注入缓冲液(图中曲线表示缓冲液面)。上下槽的缓冲液分别有正负电极通入。下槽外壳在必要时可通入冷水促使降温,水流方向用箭头表示。上槽底部有许多小孔,可插入装有聚丙烯酰胺的玻璃管。 图 A 在圆盘电泳过程中有三种物理效应:①样品的浓缩效应,②凝胶的分子筛效应,③一般电泳分离的电荷效应。由于这三种物理效应,使样品分离效果好,分辨率高。下面就圆盘电泳过程中的三种物理效应的原理加以说明: 1. 样品的浓缩效应:由于电泳基质的4 个不连续性,使样品在电泳开始时,得以浓缩,然后再被分离。(1)凝胶层的不连续性:浓缩胶:为大孔凝胶,有防止对流的作用。 分离胶:为小孔凝胶,也有防止对流的作用。样品在其中进行电泳和分子筛分离。 蛋白质在大孔凝胶中受到的阻力小,移动速度快。进入小孔凝胶时遇到的阻力大, 速度就减慢了。由于凝胶的不连续性,在大孔胶与小孔胶的界面处就会使样品浓缩, 区带变窄。(2)缓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3)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4)pH 的不连续 性:在浓缩胶和分离胶之间有 pH 的不连续性,浓缩胶应有的pH 应为8.3,分离胶应 有的pH 为8.9。 2. 分子筛效应:分子量或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蛋白质通过一定孔径的分离胶时,受阻滞的程度不同,因此表现出不同的迁移率,即所谓的分子筛效应。即使净电荷相似,也就是说自由迁移率相等的蛋白质,也会由于分子筛效应在分离胶中被分开。 此处分子筛效应是指样品通过一定孔径的凝胶时,小分子走在前面,大分子走在后面。而在柱层析方法中的分子筛效应,则是大分子通过凝胶颗粒之间的缝隙先流出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实验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