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习题 名词解释 1.内隐记忆:内隐记忆的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 2.暗适应:暗适应是指在低亮度环境下视觉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人眼有两套适应机制,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适应过程。 38.视适应:视适应有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暗适应是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到亮处,眼睛经历的大约为 1 分钟的适应过程。明适应时,眼的感受性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与暗适应正好相反。 39.视敏度:视敏度是指眼睛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3.ROC 曲线:即是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该曲线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 11.开窗实验:是一种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的方法,它能比较明显地看出各个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 12.恒定刺激法:又叫固定刺激法、正误法、次数法,是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刺激,通过被试觉察到每个刺激来确定阈限。其具体作法为:(1)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 5 到 7 个,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 95%,刺激的最小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 5%;(2)选定的每种刺激呈现 50 到 200 次;(3)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时,则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时,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4)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并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 34.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35.平均差误法:其基本程序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由于平均差误法要求被试亲自参与,因此这种方法更能调动被试的实验积极性。在测定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被试开始调整比较刺激。 13.人差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