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族 企 业 课 件 ——资料整理 1 . 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及财务系联合教授范博宏在《财富管理》总第二期上表明: 家族企业传承有四种模式,就像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不同的传承模式将把企业引入不同的治理模式。第一种,子承父业,企业实现了家族内传承,企业的治理模式停留在原地。第二种,是家族继承股权,子女只是作为负责任的股东和企业盈利的受益人,企业在创办人退休后交给职业经理人管理。治理模式转变为家族所有、职业管理。第三种,是家族通过股票上市或股权转让逐渐把股权稀释,变成小股东交出所有权,但家族成员仍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条路将企业的治理模式转向外部所有、家族管理。第四种,是家族放弃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彻底退出,企业变身为公众企业。 这四种模式没有好与坏的区别,关键在于适不适合家族与企业。退出很可能也是一条好的路,退出绝对不意味着失败。重点在于如何去做判断?如何迈开步子向前走? 交接班为何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创办人的离开!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创办人的身上凝聚了太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无形资产”损失严重。除此之外,创办人所领导的家族成员也对企业的无形资产有所贡献。比如家族成员间关系融洽、团结互助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家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这些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的交接是非常困难的。传承规划的第一步就是盘点这些无形资产。 家业长青的挑战,还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统称为“路障”。这些变化可能来自创办人的家族,来自行业、市场,或者来自更上一层的制度因素。 家族企业要如何走下去,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要如何规划。这两者的规划,核心就在于企业的无形资产与可预见的路障。无形资产的有效传承决定了家族是否应该继续经营企业。家族能否有足够的能力跨越未来的路障,决定了家族企业能否继续拥有企业。 传承模式选择:若家族既能保持无形资产又有足够能力应对路障,那么家族内传承就是最佳的接班模式。若家族不能保持无形资产,而企业面临的路障又比较小,那么家族继续控股,让职业经理人来接受经营会是最好的选择。若家族的下一代很好的继承了无形资产,但企业要面对的阻碍很多,那么家族继续经营企业但让出控股权是一条合适的路。最后,家族已经不能为企业贡献什么无形资产,企业又要面对重重困难,此时家族出售企业、退出经营,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家族企业管理的三大要务:家族治理、股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