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道德经》中德的理解

对《道德经》中德的理解_第1页
1/6
对《道德经》中德的理解_第2页
2/6
对《道德经》中德的理解_第3页
3/6
1 对《道德经》中德的理解 李 双 优 德 是 一 个 恒 古 而 玄 的 话 题 ,不 同 的 人 可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对 德 做出 不 同 的 解 释 , 本 文 试 图 从 德 的 来 源 、 属 性 、 功 能 等 方 面 入 手 ,对 《 道 德 经 》 中 德 , 叙 点 已 见 。 一、 德源于道而服务于道 老 子 在 《 道 德 经 》 中 开 宗 明 义 第 一 句 :“道 可 道 、 非常道 。 名可 名, 非常名。 无名, 天地之始, 有名, 万物之母。”宇宙形成之前有一 种不 可 名状的 物质, 老 子 先哲把她尊称为“道 ”。 他认为“道 ”的 “名”若喊出 来 或说出 来 就不 是 我发现的 那个 “道 ”的 内涵了,“道 ”似“无”, 又似“有”。 在 “无”时, 开 始聚集能 量, 在 “有”时能 量形成, 这个 能 量可 化生成万物, 是 万物的母亲。 老 子 《 道 德 经 》 曰:“道 生一 , 一 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又曰:“天得一 以清, 地得一 以宁, 神得一 以灵, 谷得一 以盈,侯王得一 以天一 正。”这个 “一 ”, 能 力非凡, 天得到她就晴空万里, 地得到她就安宁无灾无害, 神得到她就神通广大, 谷物得到她, 就长得饱满, 国王得到她, 国家就兴旺发达。 这个 “一 ” 2 就 是 道 生 的 “有”。《道 德经》曰“上德不德,是 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 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故失道 而后德。” “上德”不德, 为何可变成有德了呢?因为“上德”是 一个完整的 淳德,德性完整,虽是 无为也是 无所不能的 。下德本身就 不完整,无论如何有所作为,也不能成为淳德。如一个柠檬果子,它未被切开前,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 酸味,实际上它的 酸味完整地包含在果子里,当你用刀子把它切开,它的 酸味迎面扑来,但它原来的 完整酸味已不复存在了。道 也是 一样,“失道 而后德”道 打开了,就 不是 完整的 道 了,就 由完整的 德来承载了。可见,这个“德”就 是 “一”。由于道 和德的 地位的 重要,老子给予多个形象的 称谓。“道 ”是 “无”,又是 “0”;“德”是 “有”,又是 “一”。“失道 而后德”,道 门开了,“德”奉道 之命出山,从此德临宇宙。 二、 德具有物质属性 现代科学认为,自然宇宙由 150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对《道德经》中德的理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