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决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和广泛应用,原有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其服务功能、方式、特点等都在发生改变,高职图书馆只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适应新时期图书馆工作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曾指出:“图书馆有 3 个基本因素,即馆藏、馆员和读者,其中馆员是沟通读者与馆藏文献的桥梁,充当文献信息传递的主要角色”。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在图书馆建设中是首要的因素,它是图书馆可持续进展的基本动力,优秀的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据有关文献反映,截止到 2024 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已达 1100 余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 62%。可以说,高职高专院校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在 30%左右。这种馆员队伍学历结构的不合理现状,与时代给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职能要求是极不相称的。二是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主要是缺乏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掌握高新情报技术的专门人才。尤其缺乏既懂图书情报学,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员队伍中,有年龄偏大的问题,35 岁以下人员较少。这很不利于图书馆的进展。四是性别结构不够合理。据统计资料,图书馆工作人员性别比例女性远远高于男性,占 70% 以上,高职院校图书馆有的甚至是清一色的“娘子军”。 2.岗位设置与人才结构不合理,图书馆员的整体素养偏低 现有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人员少(馆员与学生比例 1∶400 左右,而普通高校为 1∶100左右)[4],笔者所在馆比例达到 1∶590,为了适应升格后图书馆工作的需要,各馆均不同程度对各岗位进行重新调整,但在调整过程中过多考虑对现有人员的利用,忽略了高职图书馆的新要求,从而出现因人定岗等现象,难以实现岗位的合理配置及人才真正的合理流动,结果使得人才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造成图书馆员的整体素养偏低,不能适应图书馆现代化进展的需要。 3.图书馆人才引进机制不合理 高职院校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