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的看法

对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的看法_第1页
1/10
对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的看法_第2页
2/10
对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的看法_第3页
3/10
对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的看法 中体西用, 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一、“中体西用”形成的社会基础 “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发展演变的必然产物,具有其历史必然性。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是这一思想产生的主要基础。 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笼罩在一种传统与守旧的氛围当中,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资本主义和传统的封建主义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当时的清政府面对这些矛盾时采取了调和折中的方式,有选择的采用了资本主义的某些有用的部分为其统治服务,这就是“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政治基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的封建小农经济根深蒂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资本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同时,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也乘机传入中国,这就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接触和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可能。这就是“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 漫长的封建社会在中国人的心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民族优越感,鸦片战争第一次冲击了中国人心中的民族优越感,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用理智的眼光来“开眼看世界”。由于他们从小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并且大多数也都是封建科举考试出身,他们希望在传统主流儒学不受到很大摧残的前提下,将西方文化中有助于巩固封建统治的部分引进来。这就是“中体西用”产生的文化思想基础 二、“中体西用”的形成与内涵解读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了“中体西用”思想:“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讲西学必先通中学,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网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我疾者取之,斯有其益而无其害,既免迂陋无讥,又杜离经畔道之弊。”!" 同时,张之洞也对“中学”和“西学”都做了明确的界定。首先,他对“中学”做了定义。在“中学”中,他尤其推崇“四书五经”的正统地位,他认为其他的一些“杂博之考据,浮诞之词章,非孔门之学也”。!"对于当时文化教育中的针砭时弊和谈及佛道之文更是做了无情的批判,认为“腐败之时文,禅寂之性理,皆浅陋之讲章,无可取之处也。”,"其次,他又对“西学”做了界定。“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西政指的是西方有关文教制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对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的看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