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虾常见疾病与防治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疾病暴发流行正成为限制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地对虾发病现象相当普遍,虾病种类越来越多,有些虾病使虾池出现绝产的严重局面。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使1993~1994年对虾绝产面积达50%以上,造成我国养虾业的巨大损失。虽然1996年以来南方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业有所恢复,但国内对虾养殖业仍遭受病害的困扰。 目前,已知对虾病原已达100多种,主要病原是病毒和细菌,而在对虾养殖生产中,往往是病毒和细菌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就病毒而言,已达18种以上,其中危害对虾最严重的是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type baculovirus,简称 MBV)、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 WSSV)、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简称 YHV)和塔拉综合症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简称 TSV)等。 第一节 对虾疾病发生的原因 对虾疾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当外界的因素的有害因素超过了对虾的适应能力时就会导致对虾发病,各种不同的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表现不同的病症,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利于作出合理的预防、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虾病。 一、引起对虾疾病的外界因素 引起疾病的外界因素基本可以概括为生物、理化和人为三大因素。 1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引起对虾疾病最重要因素之一,造成对虾病害的病原生物包括传染性生物: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侵袭性生物:寄生虫等;敌害生物:凶猛性鱼类等。 2 理化因素因素 养殖水域的温度、盐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H2S 等理化因子的变动造成环境胁迫或人为造成的污染物质等因素,超越了养殖对虾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导致对虾发病。 3 人为因素 放养密度不当,混养比例不恰当,饲养管理不善,技术操作不细致等人为因素都容易导致对虾发病。此外,在捕捞、运输和饲养管理过程中,往往由于工具不适宜和操作不小心,使饲养对虾本身受到摩擦或碰撞而受伤,受伤处组织机能丧失和体液流失,渗透压紊乱,引起各种生理障碍以致死亡。除了这些直接危害以外,伤口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侵入的途径。 投喂饲料的数量或饲料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不能满足养殖对虾维持生活的最低需要时,养殖对虾往往会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身体瘦弱,抗病力降低,严重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甚至死亡。营养成分中容易发生问题的是缺乏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其中最容易缺乏的是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腐败变质的饲料也是致病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