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修订版) 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自1991 年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与普及。据不完全统计,2000 年一年我国完成射频消融病例已逾万例(136 家医院),成功率达到96.6%,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和0.9%。 1996 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和《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导管消融学组成员对当时国内开展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加以总结,编写了“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简称指南)。这一指南对近 5 年来我国RFCA 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快速心律失常的RFCA 治疗在许多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原指南在部分内容上已显落后,不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为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 此次修订指南的着重点在于规范操作、解决 RFCA 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工作中的实际临床问题与技术难点以及切实有效的减少并发症、提高成功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RFCA的整体水平。 1 适应证选择 此次修订指南的适应证仍分为明确适应证﹑相对适应证和非适应证三种。其中明确适应证不等同于绝对适应证,只是表明目前多数医疗中心或多数专家认为这类患者应接受RFCA 治疗;相对适应证指有争议的适应证,临床判断中应考虑实施 RFCA 对患者的综合影响或利弊得失;非适应证不完全等同于禁忌证,只是表明大多数医疗中心或专家认为这类患者目前的病情不宜接受 RFCA 治疗。 1 .1 明确适应证 (1)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并快速心室率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典型房扑和正常心脏室速呈反复发作性者 (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典型房扑和正常心脏室速合并有心动过速心肌病者 (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典型房扑和正常心脏室速有血液动力学障碍者 (5)典型房扑,发作频繁、心室率不易控制者 (6)非典型房扑,发作频繁、心室率不易控制者(有特殊标测设备者) (7)不适当窦速合并心动过速心肌病 (8)梗死后室速,发作频繁和或症状重、药物预防发作效果不好(有特殊标测设备者) 2 1 .2 相对适应证 (1)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心室率不快者 (2)预激综合征无心动过速但是有明显胸闷症状,排除其它原因者 (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