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2024 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案-7.4 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难点创新突破 《重力势能》一节有两个教学难点,一是重力势能这个抽象概念的得出,二是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从学生的认知进展过程看,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已经知道,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跟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学生还知道,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对物体做多少功,物体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变化。但不同的功量度的是不同能量的变化。教材通过考察重力做功的特点,通过数学推导和因素分析,得出重力所做的功量度的是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同时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推导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以及重力的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其实质是一种逻辑推理。对学生来说,逻辑推理是一个理论探究的过程,但人教版教材在引导学生如何去探究方面显得不足。例如,如何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讨论重力势能要先讨论重力做功?我们为什么只考察重力做功,而不去考察别的力做功?所有这些,都是必须让学生十分明白的,因此也都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意图解决教材中探究性不强的缺憾。 环节一:选择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即对高空物体有着天然的恐惧感,来引出问题 引入:甲同学手持英汉大辞典,放置在乙同学的头顶上方一定高度处,老师问乙同学什么感受? 乙同学:“我害怕词典掉下来砸到我”。 甲同学再进行两组操作: (1)将词典举得再高一些,(2)高度不变,换用两本词典 ,老师再问乙同学什么感受? 乙同学:“我害怕的更厉害了”。 老师:“我们为什么对高空物体有着天然的恐惧感呢?” “因为高处的物体有着一种潜在的能量,叫重力势能,而且我们能感知到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质量、高度是有关系的,那么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到底是什么呢?如何定量讨论重力势能?” 设计意图: 探究始于问题,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通过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唤醒学生头脑中的感性经验,进而将学生从生活世界引入物理世界,从定性走向定量,能使学生认识知识的意义,也能促使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世界。 环节二:猜想,应该用哪个力做功来量度重力势能 问题引入: 一个物体运动时,可能有许多力对他做功,究竟哪个力的功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直接相关呢?我们来看如下情景,在一个粗糙的梯形台上,一个物体在外力 F 作用下由 A 点出发,一直运动到 D点,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