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9~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例题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 教学难点:对此类组合图形进行分析,运用合适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师:古时候,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为整个大 地是平的,并且 把 天 空 看作是倒 扣 着 的一口 巨 大 的锅 。我 国 古代 有 “天 圆如 张 盖 ,地方如 棋 局 ”的说 法。( 结合课件出示 ) 虽 然 这 种 说 法是错 误 的,却 产 生了 深 远 的影 响 ,尤 其 体现 在建 筑 设计上。 2.课件展 示 :鸟 巢 和水 立方等建 筑 ,精 美 的雕 窗 。 【设计意图】由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导入课堂,自然地引出例题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实践操作(课件出示教材例3 中的雕窗插图) 师:谁能说说这两种设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预设1:左边的雕窗外面是方的里面是圆的;右边的雕窗外面是圆的里面是方的。 师:我们可以将上述特征分别概括地称为外方内圆、外圆内方。 预设2:都是由圆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组成的。 师: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组合图形)你能用学具组合出这两个图形吗? 学生操作,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体会图形的组合与位置关系,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产生。与此同时,激活了原有的关于组合图形的认识,找到了新知的生长点。 2.解决问题 (1)阅读与理解 师:怎样计算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 预设1: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预设2:需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半径。 师:只告诉你这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 米,你能计算出这两部分的面积吗? 学生思考,尝试练习。 (2)分析与解答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