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同学们,大家好!现代大学教育的普适理念是人性化教育.以人为本是教育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我方认为,宽松式教育就是一种人性化的、适度的、服务型的教育,不是过于宽松而是适度严格,不是不管不问而是服务型的教育。它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创造环境。宽松式教育究竟对大学生有哪些利处呢,是我接下来要阐述的。首先:在宽松式教育模式下,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大学教育是以自学为主,如果学校教育严谨,学生将没有多少时间用来自学。你可能会说,时间是挤出来的,象海绵中的水一样,只要努力去挤就会有时间。但是,那样是不是有些太累?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不同于中学时代,中学时我们是为了上大学而努力,大学我们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而社会需要的也不是只努力学习而不会合理学习的学生。其次:在宽松式教育模式下,能锻炼学生的自制能力。学生因为种种如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的客观因素,以及一些自身经历的不同,自制能力相差也很大。相对来说,很大一部分学生还很缺乏自制能力,如果学校不留多些空间让学生锻炼,而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来束缚学生的行为活动,即使学生不犯错误,也会产生一种依赖感,依赖于种种规章制度,依赖于被教育。当他们走向社会后,就只能做个被教育者,试问一下,有谁愿意永远被教育?三:在宽松式教育模式下,学生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大学,给了我们选择自己兴趣和发展前途的机会,如果它仍然象我们的基础教育一样束缚着我们的个性,那么我们永远获得不了独立的锻炼机会,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我们得到更高层的教育,而是,让我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好好的磨练自己,社会是自由的,如果大学仍然给我们太多束缚的话,那它就不是一个好的磨练模式,而且会将学生的才能禁锢、埋没。总之,社会需要的不是循规蹈矩、只会学习课本知识的人,而更多需要的是有创新、有开放思维、有实践动手能力的人,严谨的教育模式下的学生难有此能力。81、讨论这个题目的前提,是在有教育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手段,而对这个题目,也就是针对“宽松”这样的模式是不是适合大学生整体的发展,这个应该也可以说是判别利弊大小的标准。2、第一点说了,前提是有“教育”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如果偏离这个范围的都不予以讨论,比如说:放任不管啊(这个是对宽松的曲解,或是说偷换概念),那么既然涉及到教育,就必须明白,教育是什么样的一种行为。按字面来说就是“教”教学,,“育”培育,培养等等3、明白以上两点后,再来讨论采用教育的模式,即“宽松”这样的模式,也就是说,“宽松教育”也是在教育。而宽松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段呢?我记得马斯洛提出过一个人本教育的理念,而这个理念的精髓在于充分的发挥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从而最大化的发挥教育的作用。那么其实"宽松教育“从正方可以理解为“以人为本的教育”。因为结合学校,“宽松”的“教育”也是想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教育,说白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行。4、那么接下来,一个就是对“利弊”大小的评判了。那么这个就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质,或者说是特点,因为毕竟这里不讨论小学生^_^。从年龄段来说,大学生应该算是成人了,生理上应该算是成熟的了,笨兄是学法的,应该知道成年人的界定,是***的行为人了?(法律没背好,又点模糊)但算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生已经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善恶、是非的评判应该说不象小学生那样了吧,如果说和小学生一样,没什么讨论价值了。ok,既然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大学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演练场,那么发挥自主能动性的“宽松式教育”又利于大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有利于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再来说反方会对这个题目的曲解:1、宽松教育=松散教育=放任不管这个应该说是最常出现的,这样的缺点在于没有把“教育”理解,或是说只取“宽松”把主题“教育”忽略,这样的话,反驳就不用我说了吧。而且我想,笨兄所找的资料里很多资料都有这个漏洞,即使反方说得很堂皇,而且很有理,但是仔细看就可以看出来了。PS:无论所宽松教育还是什么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