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临床路径(县级医疗机构版)一、跟腱断裂外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跟腱断裂肌腱线将断端互相缝合紧密固定术。(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1.病史:跟腱有加速性损伤或减速性损伤外伤史。2.体格检查:根据跟腱断裂的范围可出现一些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1)筋膜疼痛;(2)踝关节肿胀;3.辅助检查:(1)MRI:可发现跟腱断裂,且对于确诊跟腱部分断裂最为有效;(2)超声技术(US):可用来评价两个肌腱断端之间的距离;(3)普通 X 线平片可用于判断是否伴有跟腱附着部位的急性撕脱骨折;(三)治疗方案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手术指征:跟腱断裂后如能早期手术治疗,一般均能直接缝合,因此跟腱断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提高其预后,可以尽可能保留跟腱的强度,保证关节的功能。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不同损伤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很多,应根据跟腱断裂部位、缺损多少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本组病例中,开放性横断伤,断面整齐,跟腱修整后缺损<3cm,均采用改良 Kellssler 缝合法,用骨科 2 号编织线分别呈双 8字编织断端两侧,然后在踝跖屈 10-15°屈膝 15°时对合断端打结固定,1 号肌腱线垂直锁边缝合;跟腱修整后缺损在 3〜6cm,采用改良Kellssler 缝合配合 Lineiholm 筋膜修补术再用 1 号可吸收级加固缝合;闭合性撕裂伤,断端呈马尾状,均采用 Bosworth 缝合术修补;张力较大、断端位于跟骨结节近端 1cm,采 Lineiholm筋膜修补术加固缝合。缝合断端后,以无创缝合线 3/0,按解剖层次修补好腱旁膜。鉴于跟腱内侧区域皮神经及浅静脉分布较外侧稀疏及切口位于跟腱内侧较为隐蔽,故取跟腱内侧 L 形切口,长 10〜15cm,避开了跟腱后正中线可以防止日后切口瘢痕与鞋帮相摩擦,L 形切口可以避免切口皮肤皱折过多,影响切口愈合。操作中在切开皮肤时用力较轻,仔细分离,不易伤及皮神经,尤其是腓肠神经,浅静脉可以结扎。深筋膜下,尽量少分离皮下组织,尽量防止损伤跟腱旁组织,将深筋膜连同腱围一起向两侧翻开,过度分离会引起皮下组织液化。双侧踝关节离开手术床面,便以术中观察双侧踝关节的跖屈角度,可以调整修补跟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