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 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以往WHO定义的心梗标准包括缺血症状、心电图(ECG)异常改变和血清心肌酶学变化。然而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生化标志物——肌钙蛋白(cTn)的发现以及更精确的无创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检测到更小的心梗病灶成为可能。因此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到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以及临床实践,都需要一个更为精确的心梗定义。基于上述现状,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于 2007年 10月联合颁布了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定义 当临床上具有与心肌缺血相一致的心肌坏死证据时,应被称为“心肌梗死”。满足以下任何一项标准均可诊断为心肌梗死。 心脏生化标志物(cTn最佳)水平升高和(或)降低超过参考值上限(URL)99百分位值,同时至少伴有下述心肌缺血证据之一: 缺血症状; ECG提示新发缺血性改变[新发 ST-T改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ECG提示病理性Q波形成; 影像学证据提示新发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或存活心肌丢失。 突发心源性死亡(包括心脏停搏),通常伴有心肌缺血的症状,伴随新发 ST段抬高或新发 LBBB,和(或)经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的新发血栓证据,但死亡常发生在获取血标本或心脏标志物升高之前。 基线 cTn水平正常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如心脏标志物水平升高超过 URL99百分位值,则提示围手术期心肌坏死;心脏标志物水平超过 URL99百分位值的3倍被定义为与 PCI相关的心肌梗死。 基线 cTn水平正常者接受冠脉搭桥术(CABG)后,如心脏标志物水平升高超过 URL99百分位值,则提示围手术期心肌坏死。与 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的定义为心脏标志物水平超过 URL99百分位值的5倍,同时合并下述一项:新发病理性Q波;新发 LBBB;冠脉造影证实新发桥血管或冠状动脉闭塞;新出现的存活心肌丢失的影像学证据。 病理发现急性心肌梗死。 陈旧性心肌梗死定义 满足以下任何一项标准均可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伴或不伴症状)。 影像学证据显示局部存活心肌丢失(变薄、无收缩),缺乏非缺血性原因。 病理发现已经愈合或正在愈合的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临床分型 1型 由原发冠脉事件(如斑块侵蚀/破裂、裂隙或夹层)引起的与缺血相关的自发性心肌梗死 2型 继发于氧耗增加或氧供减少(如冠脉痉挛、冠脉栓塞、贫血、心律失常、高血压或低血压)导致缺血的心肌梗死 3型 突发心源性死亡(包括心脏停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