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港口发展报告(2013)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 2013 年港口运行渐“稳” 2014 年港口竞争趋“烈” 2014 年3 月 10 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SISI)正式发布《全球港口发展报告(2013)》。报告指出,新兴市场贸易增长趋缓及发达国家经济反复震荡均体现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贸复苏的脆弱性,而此时的全球港口业正在一系列重大变革中缓步前行。 TPP、TIPP 及 PSA 等多/双边贸易协定将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小型港口直接受益;P3 等超级航运联盟加速船舶大型化,不仅对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更将诱发全球港口网络的转变;而巴西、澳大利亚等地掀起的私有化浪潮正推动沿海港口经营体制转变;此外,伴随近年集装箱码头的大规模建设,印尼 、越 南 等部 分 地区结构 性产 能 过 剩 风 险 逐 渐显 现。新环 境 下 ,港口间 的竞争压 力将进 一步加大,区域内 港口的市场地位 也 将面 临 调 整 ,2014年全球港口唯 有通 过 转型发展以 谋 得 市场内 一席 之 地。 一、2013 年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温和上涨 据 报告显 示 ,2013 年全球主 要 港口货 物 吞 吐 量 同 比 增长 4.7%,虽 延 续 了上年度 的缓慢 复苏,但 已 基 本 摆 脱 了增速逐 年递 减 的收 缩 态 势 。尤 其 是 三 季 度 ,在煤 炭 、矿 石 等大宗散 货 的助 推下 ,港口吞 吐 量 扩 张 明 显 。分 地区看 ,欧 洲 尚 未完 全挣 债 务 危机阴 霾 导 致 港口小幅 下 跌0.29%,但 已 逐 渐显露复苏迹象,其中安特卫普、汉堡、泽布吕赫等港口均已止跌,重返正增长通道;美洲地区为重振本国实体经济,国际贸易持续减少,主要港口仅维持1.3%的“弱增长”格局;亚洲、非洲及澳洲港口增速较上年有一定回升了,其中亚洲港口因规模庞大,加之年初进出口需求疲软,导致全年增幅仅为5.7%,较上年提升 0.1 个百分点;而澳洲港口受煤炭、矿石等干散货贸易需求增加提振,港口吞吐量增速进一步扩张至 14.7%,黑德兰、海波因特和纽卡斯尔等港增幅分别达到35.1%、18.6%和 15.8%,成为推动全球港口稳步增长的重要动力。 亚洲港口份额不断扩大,宁波-舟山稳居榜首 2013 年全球前20 大港口排名中,亚洲港口占得17 席,其余分别为欧洲鹿特丹、美洲路易斯安那和澳洲黑德兰港。此次排名变 化 主要体现 在 中国港口的强 势 挺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