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组织的含义:具有一致性目标的人们依照一定的原则所构建起来的相互协作并具有一定边界的社会群体。 2、组织的构成要素和特点:(1)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承担特定功能的群体。(2)组织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构建的(3)组织的本质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关系体系(4)组织是有边界的。 3、 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质设备(2)精神要素: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组织文化、运行秩序、制度规范 4、 公共组织的特点(基本属性):(1)法制权威性(2)层次性(3)公益性 5、 公共组织行为的基本属性;个体性、整体性、公益性、公共性。 第二章 知觉、归因与公共组织管理 1、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2、社会知觉的特点(1)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2)社会知觉遵循图形—背景原则(3)社会知觉需运用图式。 3、社会知觉偏差及其管理启示:(1)首因效应 管理启示: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应该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长期、反复地考察一个人,这样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认识。(2)近因效应 管理启示: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在进行宣传教育时,要让自己的观点在最后得到重复和强调,使员工加深印象,形成符合管理者需要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以使员工在日后的工作中形成正确的社会知觉。(3)刻板效应 管理启示:管理者应抛弃陈旧的、古板的观念,以公正合理的视角去管理人。应该与不同的群体成员进行长期、深入、一对一的交往。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对某类人的消极刻板印象,以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管理绩效。(4)晕轮效应 管理启示:作为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在管理时必须防止晕轮效应的出现。不能由一点便论及全部。认识员工,切记狂热;要注重内涵品质,不要注重外表;要持发展的观点,不要僵化、静止;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去捕捉现象背后的本质。(5)期望效应 管理启示:管理者如果对员工给予积极的期望 ,确认员工有较大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给予员工以鼓励和帮助,那么员工就有可能因管理者的所作所为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工作更加努力,工作绩效就会很快得到提高。 4、凯利的归因模式 (1)三维理论即一个人的行为的原因可能归结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行为者(内部归因);二是行为者知觉的对象(外部归因);三是行为者与知觉对象的相互关系及情境(外部归因)。(2)决定归因的行为信息:1)特异性信息 2)一贯性信息 3)一致性信息 6、维纳的成就归因 对成败的归因通常包含三个维度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