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文教学在新课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却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观察不认真;主题和内容严重脱节;内容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没有真情实感等。究其原因,既有教师指导方面的失误,又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总结出以下对策:提供素材与指导立意相结合;扶与放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说与写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变化指导方式;给学生提供说真话的平台;注重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总之,小学课堂作文教学应注重挖掘学生潜能,提供恰到好处的指导。 课例:三堂作文课中出现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①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然而,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从以下的三堂作文课中略见一斑。 第一堂课: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是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由于写作范围宽泛,为了避免学生出现面对题目不知所云、言之无物的现象。我缩小了写作范围,把题目定为《我发现了————》。同时我还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到校园里观察一下动物、植物。本以为事前的准备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进而让他们写出好文章。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在作文中虽然有话说了,但却出现了新的问题。在乔慧茹的《我发现了蚯蚓的秘密》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把蚯蚓扯成两段,然后把他们放在瓶子里,我仔细观察起来,奇迹出现了,蚯蚓开始慢慢地合拢起来,不一会儿,整个蚯蚓完整起来,还像以前那样完完整整。‛稍微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种现象是不会发生的,这是学生没有仔细观察、凭空想象的结果。乔慧茹的文章不是个例,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面对这样的结果,我决定因势利导,于是出现了第二堂作文课。 第二堂作文课:我在课前挖一条蚯蚓,上课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蚯蚓、截成两段,接着读了乔慧茹的作文,并且让学生观察一下被截断的蚯蚓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说说乔慧茹的作文中提到的现象与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是否一致,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针对这一问题,我总结到:除想象作文外,写作文一定要以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