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教学改革之我见摘要:本文就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探讨了中专学校教学工作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关键词:教改技能师资提高近两三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地各类的中职学校都从新焕发了活力,更新设备,整治校园,充沛师资,挣抢生源。如何在这种激烈竞争面前站稳脚跟,办出自己的特色,显示自己的实力。我认为,教学改革是关键。实际上初中等技术人员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人才,一专多能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员尤为抢手。因此,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应用型的技术性人才,创出学校的品牌;那么,中专学校目前面临的生源素质低下、教学进程开展难度较大,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是: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如果学校所设的专业一成不变,就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形成“产”与“销”不对路,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学校应以市场为中心,以需求为原则,不断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合理的、优化的专业结构体系。我校在06年根据市场需求获得功名缉拿、医药行业将有较大发展的信息,马上调整专业设置,增设了药物制剂专业,后来又增设了生物制药、药品经营、中药制剂等专业,实践证明,近几年医药行业是我校重要的就业市场,就业率都在96%以上,2000年就业率达到100%。同时,我校对就业不理想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了相应调整。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社会需求的最新信息,如电脑上网、报纸、市场调查等等,都是学校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学校要获取信息,绝不能守株待兔,应该主动进取,从获得的信息中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利于学校的招生和就业。二、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技能培养部颁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学校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现行教学计划进行修改、补充、调整,以培养和提供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为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材,加强教学设施,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1、调整课程设置,突出综合应用。中专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初中级技术人员。因此,课程设置不能与大中院校相比,而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应根据市场需求、行业特点、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以学生掌握较高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为主,突出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本领为出发点,对原来教学计划中不实用的课程可删简,而对于行业的新产品、新工艺,可增设产品介绍课。如我校开设的制药专业,以西药为主,增开生物制药、化学制药或中药制药课程,或增加营销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为用人单位需要的智能型、复合型的中级技术工人。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中,招生时的就业形势和毕业时的情况会有很大变化,要在招生时作出三年后就业的准确预测是很困难的。针对这一现象,对于相近专业,可采取毕业前一年再进行专业定位,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预测,以加大就业率。2、优化教材,优化教学。目前中专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公共基础课教材还好,大都是高教出版社统一编订的教材,而专业课的教材有很多版本,技校版、中专版、高等院校版,没有一套较为理想、适合中专学校用的专业教材。因此,中专学校要优化教学,必须要优化教材。优化教材,就是对教材中冗繁重复、过深过难、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作删减调整,理论教学应以应用知识为主,不要去片面追求高、深、全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以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所必需而又够用的原则来处理教材。3、加强教学设施,突出技能训练。中专学校是以培养掌握技能的中级技术人员为目的,要突出技能训练,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学设施。如实验室、电脑室、模拟实习场地、多媒体教室等等,都是中专学校加强技能训练必需的教学设施。我校已建有力学实验室,电子仪表实验室、校园网的电脑室。下一步计划是建立一栋综合实验大楼,为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提供更大的场所,并为我校的持续发展打下物质基础。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