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 发布者:周茂鍠 发布日期:2012-04-12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表现为程度轻重不一的紧张、不安、害怕、惊恐等。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它身心因素制约,产生的一种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的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当学生意识到即将面临或正经历的考试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的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紧张的内心体验。这是学生安全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应激反应,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心理障碍。其表现为考试时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惊慌失措,反应痴呆,思路中断,原来记住的知识回忆不起来,思维的深度、广度及速度发生障碍,严重的甚至会产生休克或发生晕场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焦虑对学习和考试有促进作用,它能调动各方面力量处于一种“临战”状态,使学生做好准备,没有焦虑或焦虑过度反倒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但考试过度虑焦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若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状态,会导致学生情绪难以稳定,产生焦躁或抑郁,缺乏信心,影响身体健康。那么,小学生考试焦虑症的表现程度有什么不同?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是什么?采取怎样有效的辅导方法把焦虑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都是教育工作者和心理辅导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生考试焦虑症的表现程度不同 笔者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十年多,刚刚结束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一个大循环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及阅读学习相关的研究资料,笔者发现,小学生的考试焦虑表现在学生考前或考场上,其表现程度一般分为三种: 1、轻度的考试焦虑。在考前复习阶段,日常饮食不思,多梦,怕复习不全面、出怪题、偏题,发挥不出;考试时紧张、心慌、出汗、注意力不集中,但思维正常,考试能进行下去。考试后紧张自然消失,恢复正常。 2、中度的考试焦虑。考前较多想到考试情景,感到害怕、不安,复习时有畏难情绪、担忧。努力复习后仍缺乏自信,甚至失眠,饭量少。考试答卷时急得面红耳赤,大汗淋漓,心慌、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手脚抖动,口渴且尿频,躁动不安。平时很熟悉的知识,难以回忆起来。 3、重度的考试焦虑。考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考试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情绪,对复习有严重的畏难情绪,自信心很差。而精神紧张所产生各种生理疾病,如头疼、失眠、多梦、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拉肚子、皮肤痒、脾气坏等。考时过度紧张、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