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业理念(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第一节 教育观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双全双发展、创新与实践) ①面向全体(全体学生) 正:一个都不能少,教育关注所有学生 反:差别对待、忽视差生贫困生 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正:德智体美劳并重,不以某个方面的优劣排序 反:只重视学习成绩,主科、特长 ③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 正:保护好奇心求知欲,鼓励探索实践,实际运用 反:忽视学生好奇心、创新、忽视实践、照本宣科 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正:允许自主探索发现、主主思考、因材施教 反:单纯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一刀切、抹杀学生个性 ⑤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正:注重生活能力的发展、性格的培养,长远发展、关注未来 反:只关注现在 答题技巧: 总分总 1、判断行为对错 对:**的做法是对的,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学习 错:违反了**的要求,应该(怎样)改正 2、理论要求+材料分析(分条罗列、尽量不要全写) 3、总理论和材料分析 第二节 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独立发展个性) ①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b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 c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正:学生主体性、老师主导,主观能动性、自己的需求 反:老师强加意志,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②学生是发展的人 a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不同阶段不同的特征(顺阶不均衡、互补差异性) 顺序性(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特征及主要矛盾→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学,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不均衡性或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均衡性→适时而教,要在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时期及时地进行教育,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互补性(机体各部分或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存在着互补,缺失方面超常发展得到弥补→扬长避短,注重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之间的身心不同的速度发展和水平不同→因材施教 b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形成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