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主问题的设计把握语文课堂教学之“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结题汇报说明一下:由于时间关系,关于课题的提出、概念的界定课题的理论依据、目标、意义、内容、方法因为在之前的开题报告和阶段小结中都有详细的阐述,在这里我简单的做以说明。一、课题的提出当今的语文课堂,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所以教师钻研教材,以主问题来牵引整个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当务之急。为此,我校于2011年6月开始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研究》,并申报了市级课题。经过近3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本学期白塔区教师学校在下发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先学后教,能学不教,以学定教”,在这种大的课改环境中,我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研究》凸显了它的实际意义,为我校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支点。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首先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散的、短暂的浅层的问答式提问而言的。通过设计几个问题来牵动全文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能起到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索、讨论、理解、品析问题,加强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机会。“主问题”有内在的牵引力,一是能“一线串珠”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二是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例如,刚才我们听了三年级韩老师执教的《月球之谜》,韩老师就是通过设计两个“主问题”(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没有解开的迷?)通过问题来牵动学生对全篇课文的整体理解,用最为精粹的“问题”形成课堂的重要活动板块,形成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生动活泼的学生呈主体性参与的教学局面,用“问题”激发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强化创造,形成波澜,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近三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以主体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课堂教学论为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采用调查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实现对课题的思考与探索,从而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下面我具体说说课题的实施过程及成果二、课题的实施过程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因此,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一)准备阶段为了更好的进行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我校的重点工作是教师的培训。大家都知道“主问题”设置是余映潮老师教学设计的独创之处。因此我们认真研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撰写的《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并拜读了他多篇刊登在《语文通讯》上有关主问题设计的论文,牢固地树立阅读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思想。(二)实施阶段:课题研究深入课堂,与课改相结合,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研究带入课堂,努力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每位教师每学期做一节研讨课。实验教师自选一篇文章,文本细读,精心设计教案,进行展示研讨。研讨中每位教师都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以问题为中心,设计问题是否体现出问题牵引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能不能起到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久而久之,实验教师都将自己“主问题设计”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炼,形成了问题集,并做好修改工作,及时把意见反馈给教导处切实做好问题的设计工作。在教研中,教师针对课文的问题设计反复斟酌,争取提出的问题有价值。(三)总结阶段:注重归纳、积累,在交流中发挥课题研究的价值。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施教,同时也在设计“主问题“的过程中有了更过的思考,逐步总结出一套比较实用的设计“主问题”的方法。就是:1、紧扣教学的重点设计主问题。2、为突破教学难点设计主问题。3、依据学生的学情设计主问题。4、紧贴住对语言的品味设计主问题。这些方法在阶段验收时,都做过详细的汇报,这里不多说了。总之,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