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 求职陷阱案例 2024 求职陷阱案例_求职陷阱案例汇编 求职陷阱案例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我整理了 2024 求职陷阱案例汇编,渴望对大家有挂念! 一、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受骗案例 1、以聘请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案例:小王是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她想通过网络求职,于是将个人资料在互联网上公开,并将手机、寝室电话同时公布。一段时间后,小王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一家公司的电话,称为了核实其大学生身份和家庭状况,要求小王告知其家庭电话号码。小王觉得用人单位想核实她的真实状况也是正常的,于是将家庭电话告知了对方。就在这段时间里,远在郑州家中的王父接到了一自称是武汉市某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的电话,称胡女因交通事故在医院抢救,需汇款30000 元到院方指定的账户,否则将影响抢救。胡父在与校方、女儿同室同学多方联系未果的状况下,救女心切,当日先后分三次共汇款 25000 元到指定账号。几个小时后,王父通过电话联系上女儿,才得知这一切竟是个骗局。 如今这种骗术格外流行,有的人无意间被骗子探听到家中的电话号码,就消灭了类似的骗局。有的人在手机丢失后,没来得急挂失,骗子就利用手机里存储的电话号码,一一打过去。由于亲友众多,难免有上当受骗的,提示大家都要对这种骗术提高警惕 2、以聘请之名非法敛财 案例一: 大学毕业后,小吴在一家职业中介交了 10 元注册费,成为会员又交了 150 元的信息费后,中介将为他联系 5 个用人单位进行面试。没想到,小吴 5 次面试均碰壁,对方要么称“已招到人”,要么称“不合适”。小吴发觉,其他在该中介注册的大学生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状况,他明白自己碰上了“黑职介”。 “黑职介”利用大学生缺少社会阅历,同时又挣钱心切的心理,收取信息费后供应虚假信息,找几家用人单位来回“忽悠”学生。甚至有些中介在收费后便人间蒸发,让学生投诉无门。 案例二:大学毕业生小刘在郑州北环一家电器贸易公司面试通过后,被要求交 360 元服装费,然后才能签合同、培训,再开头工作。交费后,她同该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上面还特别注明:如因个人缘由辞职或自动离职,公司不予退还,服装费由自己承当。上班后,小刘因始终未被支配工作就要求辞职并退还服装费,被对方以签有协议为由拒绝。 向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收取所谓的服装费、资料费、手续费、培训费等费用后,却迟迟不给支配工作,迫使求职者自动辞职。 【温馨提示】凡应聘时,聘请单位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