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谈语言》(总第19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提炼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掌握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3.学会规范的使用语言。【学习重点】: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掌握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学习难点】:规范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知识连接】作者简介王力先生是广西博白县歧山村人,早年家境贫寒,十四岁的时候,仅念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学了。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自学,为他今后在学术界的纵横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凭着自学打下的基础,王力二十六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二十七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从此开始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科大厦的构建工作。从那时起直到1986年去世的五十多年间,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里还是在人妖颠倒的“十年浩劫”中,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怎样险恶,先生的学术研究从未停止过。1954年,王力教授从广州中山大学奉调北京大学。他先后写作了《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史》《同源字典》《诗词格律》《诗律余论》《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等大量著作和论文。五十多年来,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自己也成为我国20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当之无愧的一代学术大师。【课时安排】:1课时一、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2、字词积累3、文章结构二、小组讨论交流本文的论点未直接提出,而是自然地蕴含在谈话之中,那么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三、小组合作探究为了能以理服人,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四、当堂练习1.将下列词语恢复其本来面貌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一明惊人(眼病治疗仪广告)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地酒天尝(白酒广告)2.找出下面故事中用词不当的地方。小张的朋友小胡结婚,小张去参加婚礼,婚礼上,小张对打扮得很漂亮的新娘说:“哟,你今天真漂亮真是面目全非呀!”新娘听了很不高兴。小张意识到自己说得不好,赶紧弥补,走到新郎面前,举起酒杯说:“小胡,你知道我不会说话,请多包涵。我们是铁哥们儿,来喝!我们同归于尽!”小胡听了差点晕过去。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课题:《最苦与最乐》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10、5教师寄语: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总第20--21课时)【学习目标】:1.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为人处世态度。2.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学习重点】: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知识连接】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2、字词积累3、文章结构二、小组讨论交流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三、小组合作探究1.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