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鉴赏《秋夜》作品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富于象征意味的深秋夜色的图景,鲁迅用隐喻象征的方法,赋予这些自然景物以深邃的寄托,使之蕴蓄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站在这样一幅图景中心的。是那后园的墙外的两株枣树和将繁霜洒在野花草上的秋夜的天空。这是两个尖锐对立而又进行殊死斗争的象征性的艺术形象。那个奇怪而高的秋天的夜空象征着当时黑暗而残酷的反动统治者。他威严,是那样“奇怪而高”地压在人们的头上;他阴险,永远对着人们闪闪地目夾着几十个星星的眼;他狡猾,即使在其严冷中还“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他冷酷,在得意的微笑中“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使那些做着“春的到来”的小粉红花“颜色冻得红惨惨地”,在夜的冷气中瑟缩着 。这幅秋夜严霜的肃杀的图画,是现实生活阶级关系的象征。小粉红花在威逼下瑟缩的惨状,象征了现实反动势力对年青一代的压迫和摧残。正是在这样寒冷黑暗的背景下,鲁迅在《秋夜》中着重描写了两株枣树同夜空进行不屈不挠的战斗的形象。简练的笔触传达了无限的深情。虽然,枣树的果实被打得一个也不剩了 ,甚至连叶子都落尽了,而且身上满是打枣所致的皮伤。但是他既不痛苦,也不绝望,而是进行无所顾忌的战斗。枣树的战斗,给反动势力带来了极大地不安和恐惧。“鬼目夾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躲到东边去了。”但是枣树并没有因此假宽敌人,停止战斗,“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鲁迅一再重复这样一段枣树直刺夜空的描写,实际上就是在赞颂枣树那种一意要制敌人于死命的顽强、坚韧的战斗精神。他把内心的鄙夷和憎恨,刺向那秋夜的天空,把满腔的激情和赞美,献给了那直刺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他在爱憎分明的矛盾斗争中描写枣树的形象。在这个形象中,倾注了自己对不屈不挠的人心战斗精神的热情颂歌。《秋夜》是枣树的颂歌,也是对韧性战斗精神的礼赞。同时,枣树那贡献了自己全部的果实,满身伤痕,一无所有,而又同夜空进行无畏战斗的形象,正是鲁迅自己韧性战斗精神的写照。鲁迅不仅在同秋天的夜空斗争中来歌颂枣树的精神,而且在同其他景物的对比中来揭示这种歌颂的意义和根源。与枣树相对比,鲁迅写了两个象征青年一代的可爱而可怜的形象:一个是在繁霜下瑟缩发抖的小粉红花,一个是在灯火中献身、喘息的小青虫。他同情小粉红花的遭遇,但不满意于他们以美丽的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