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阿玛柯德》电影最新观后感精选 《阿玛柯德》电影最新观后感精选 《阿玛柯德》电影最新观后感精选 费里尼小时候,为了去镇上看马戏团表演不惜离家出走。杂耍艺人、小丑、妖冶而健美的女郎,舞蹈、游行、狂欢表演,那些绮丽与盛大从此萦怀在他心中,后来终其一生都不可磨灭。 我总说,「所有导演一辈子不过是反复地拍同一部电影」,其实可以再补充一句,「并且他们拍的,最终都是自传」。 他热爱花团锦簇与彩带飘舞的漫天喧嚣,也热爱狂欢落幕一切散场之后的清冷荒凉,越喧闹越孤独,这一切本就一体两面。 所以《大路》的尽头只剩赞巴诺承受无尽的悔恨的孤独,流浪艺人与小丑的爱情,到最后唯有海浪翻腾。 所以罗马上流社会的生活有多甜蜜,关上门来摘下假笑的面具,就有多空虚。 也所以《阿玛柯德》从春天开场,必定要走向冬天,走向母亲的葬礼。然后又是春天,尘菌柳絮又飘起,迷恋着的小镇女神嫁给了军官,婚礼后,她将随之远行。 电影里有个「说书人」,他总是推着自行车路过,然后直视着镜头和你闲聊起来,讲讲小镇的历史,唠唠家常。我们都知道演员直视镜头是表演的大忌,与观众的直接的视觉接触会直接打破电影的封闭幻觉,费里尼偏要犯忌,而且不是一次两次,是一共六次。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可是「说书人」的夸夸其谈也总是被旁人打断,不是有人在远处「噗噗」的故意发出怪声,就是画框外飞来一堆雪球,他打断了电影进程,而电影又总是反过来打断他与观众的「独处」,真美妙。 老人在秋雾里迷路,喃喃着「要是死亡也像这样,我不会多想。」忽然又恐惧起来,「我在哪儿?我的家在哪里?」再一转身,原来他一直都站在门口。已知老之将至,甚至反复设想着死亡的模样,终究眷恋人世难舍故土。 少年在雾中却邂逅神兽一般的白牛,白牛静静地凝视少年片刻,低头懒散地步入枝杈与雾。 费里尼的故事里总有荡女,妓女,也总有圣女与母亲,前者布施男人的肉体,后者救赎男人的灵魂。男人大多软弱而花心,要么,他们反复把女人辜负,要么,他们无助地等待女人救赎。 我敢打赌,朱塞佩·托纳多雷是费里尼的狂热影迷。他的「天堂三部曲」简直到处在致敬费里尼,尤其《天堂电影院》。 已经可以断定了,这是我今年没有并列的。可惜我没法写一篇配得上它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