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教你 6 招提高免疫力张华对于新冠肺炎,中医认为属于“疫病”范畴,因感受疫疠之气,肺脏受损,基本病机特点为“风、热、湿、毒、淤”。目前,中医保健同样能提高自身抵抗力,预防新冠肺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主任梁东辉教授带领团队为大家支招。食疗药膳黄芪灵芝茶:黄芪、赤灵芝、大枣各 15 克,加水煎煮 30 分钟后饮服,可反复煎泡代茶饮用。具有补气强身、扶正御邪、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适用于气虚体弱、气短自汗、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反复感冒等症者。玉屏风茶:黄芪 10 克,白术、防风各 6 克,加水煮开,焖泡 15 分钟即可,代茶饮。具有实卫固表、益气止汗、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适用于平素气虚、免疫力低下、易于感冒者。五指毛桃杏仁汤:五指毛桃 30~50 克,南北杏各 15 克,豬脊骨 500 克。将五指毛桃、南北杏洗净,用清水浸半小时;猪脊骨洗净,切块;把全部材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小火煲 1~2 小时,加盐调味即可。五指毛桃有“南方北芪”之称,可健脾益气、祛湿化痰、舒筋活络、提高免疫力和强身健体,加杏仁可增强理气化痰止咳的功用。本药膳适用于平常保健、脾气虚、初起咳嗽有痰、免疫力低者。党参山药陈皮粥:党参 10 克,山药 20 克,大米(或小米)100 克,陈皮 5 克。党参、山药洗净切小丁,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同煮,煮开后 10 分钟,加入洗净切碎的陈皮,再煮 15 分钟左右即可。具有健脾益气、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的作用,可用于脾气虚、痰湿重、食欲不振、免疫力低者。艾灸预防取大椎、足三里两穴,大椎位于后中线上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为督脉俞穴,督脉为“阳脉之海”,常灸可抵御邪气、疏散表邪、解肌清热;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嵴外 1 横指处,常灸可健脾益胃、强壮身体、增强抵抗力。每穴施灸 15~20分钟,每日灸 1~2 次,灸至皮肤红晕或呈鲜红色为度。香囊驱疫取檀香、香薷、白芷、紫苏叶、薰衣草各 10 克,合欢花、玫瑰花各 15 克,丁香 5 克、琥珀粉 2 克,共碎成粗末,装入香囊袋,放床头,每周换 1 次。有芳香避秽、安神助眠的功效。足浴取紫苏叶或者艾叶 60 克,连煮 3 次,去渣取汁,混匀足浴。每日 1 次,15~30 分钟。预防保健操摩头擦体(干浴):可增强人体卫表之阳气,提高免疫力。具体方法为:端坐或盘腿而坐,搓热双手,贴于面部,自下而上,自中间向两边进行“干浴面”,6 个来回后,十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