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 一、近代前期历史进展概况(1840-1919 年) 1.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天国运动(1840 年-19 世纪 60 年代),这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段。 1840 年,蓄谋已久的英国政府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和清军的爱国将领对英国侵略军进行了英勇抵抗。腐败的清政府最终屈膝投降,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开始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太平天国是长期积累起来的阶级矛盾,在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迅速加剧,汇聚成的社会矛盾的大爆发,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两大对抗力量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在华利益。1856 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20 世纪初),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阶段。 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在中体西用的指导下,地主阶级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进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产生了最早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竭力向外扩张,企图侵占朝鲜,进而侵略中国,1894 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中国开设银行,开办工厂,开采矿山,修筑铁路,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进展,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同时,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面对瓜分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