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导 论 一、本章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理性、稀缺性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关系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二)难点 混合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二、关键概念 理性行为 相对稀缺性 假设与模型 生产可能性曲线 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混合经济中的市场和政府 三、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均正确 2.下列假设中不属于经济模型的关键假设的是( ) A.人们有偏好 B.人们要实现最优化或经济化 C.人们要受既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的限制 D.人们的选择是不协调的 3.“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 A. 规范的表述 B.实证的表述 C.否定的表述 D.理论的表述 4.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 ) 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 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 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 5.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 ) A.橘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 B.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 C.政府预算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D.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 7.稀缺性问题( ) A.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 2 B.只存在于依靠命令机制的经济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 D.意味着至少有某些物品价格特别高 8.下列各项中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的一项是( ) A.失业 B.价格总水平提高 C.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9.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 A.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递增 B.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递减 C.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增 D.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10.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 )。 A.可以利用的资源稀缺 B.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以上都不正确 (二)判断说明题 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