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选址作业指导书 1 . 微观选址相关概念 1.1. 微观选址 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完成、风机厂家确定后,依据风电场场址范围,进一步确定使用的风电机组类型,在保证风机安全性的前提下,利用已经获得的项目区域风资源数据、气象数据、勘测数据等相关资料,对各个风机排布方案进行最大发电量计算,综合项目各种建设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风机最终排布方案的过程。 1.2. 微观选址报告 是指设计院根据微观选址现场踏勘成果进行分析,对于风电场风资源、机组布置方案、发电量、道路路径、集电线路路径及相关方面分析论述,推荐工程最佳建设方案的报告。(报告应包含风资源分析、现场条件分析等内容,并包含明确的风机机型、风机排布坐标、轮毂高度、发电量等结论。微观选址报告模板详见附件 1《设计院微观选址报告模板》。 1.3. 微观选址复核报告 是指风电机组供应商(简称供应商)根据微观选址现场踏勘结果和微观选址报告等资料进行风机机型适应性、发电量复核计算所形成的报告。(报告应包括现场风资源分析及结论(包括 50 年一遇最大风速、平均风速、湍流强度、入流角、风切变等)、机型方案、风机布局、风电场产能估算等)。微观选址复核报告模板详见附件 2《风机供应商微观选址复核报告模板》。 1.4. 风机安全载荷报告 是指供应商根据现场微观选址确定的风机机位、地质状况、现场风资源条件等资料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的风机极限和疲劳载荷适用性分析以及对塔筒、基础方案进行优化的报告。风机安全载荷报告模板详见附件3《风机供应商风机安全载荷报告模板》。 2. 微观选址整体要求 微观选址设计工作应从风资源和建设条件两个角度对风机排布方案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在充分考虑环保、水保、文物、跨界、矿产、林地、居民区、噪声等敏感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集合项目建设条件,选择出发电量较好的机位点,给出微观选址的风机排布方案和道路、平台、集电线路的设计方案。 风机供应商应对设计院完成的风机排布方案进行发电量复核和安全载荷复核,确保风机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并结合微观选址风机排布方案,对风机运输、塔筒、基础进行优化。 分公司应对项目相关的土地性质、环保、文物、行政边界、压矿、坟墓、居民点等敏感制约因素进行确认,工程事业部(含项目部)应审核确认道路、平台、集电线路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3. 微观选址启动条件 微观选址启动应至少满足以下条件: 可研报告内部审查已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