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德育知识讲座

德育知识讲座_第1页
1/9
德育知识讲座_第2页
2/9
德育知识讲座_第3页
3/9
德育知识讲座 一、德育的概念 什么是德育?这是任何德育理论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但在理论和实践上,人们对德育这个问题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同志认为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或称道德品质教育,有的同志则认为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或称政治思想教育,显然对德育概念的理解都不够全面。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对什么是德育弄不清楚,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况。 对德育概念比较准确的概括就是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进行操作演示以熏陶涵养被教育者,被教育者通过模仿仿效教育者和练习模仿仿效的内容而对自然与社会的客观原则有所理解和遵循的活动。 这个定义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什么启发呢?首先 ,德育可理解为以德育人。它要求我们本身要有德,即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有一定的理解和遵循,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熏陶学生。其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主要是身教和言教,其中身教重于言教。 可见,德育——真正的德育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和风细雨,而不应是强制、制裁等。第三,德育工作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来进行。外界的熏陶(这正是德育工作者所努力的地方 )是通过被学生的自化而实现的,如果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进行工作,内化将无法实现。第四,德育也可理解为育德,德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有一定的理解和遵循,我们教师所有德育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第五,真正的德育是一种愉快的活动。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会有一种有所得的愉悦感,我们教师本人也会因其给予学生的帮助和在这种活动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而感到愉快满足,其体验与演员演出成功时的感受相同,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许多智者仁者对教师这个行业乐此不疲。(春秋时期的孔子、孟子、汉朝的董仲舒 、宋朝的朱熹、 近代的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叶圣陶,当代的魏书生、李镇西、刘彭芝、李希贵等等) 孔 子 、 孟 子 古 代 的 大 教 育 家 连 外 国 人 都 知 道 、 近 代 的 蔡 元 培 、 陶 行 知 、马 寅 初 、 叶 圣 陶 , 当 代 的 魏 书 生 、 李 镇 西 、 刘 彭 芝 、 李 希 贵 这 些 人 也是 我 们 耳 熟 能 详 的 人 物 。 给 大 家 介 绍 一 下 汉 朝 的 董 仲 舒 宋 朝 的 朱 熹 他 推 行 “王者三纲”, 即“君为臣纲, 父为子 纲, 夫为妻纲”, 五常”是 仁、 义、 礼、 智、 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德育知识讲座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