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目录 1 . 1 常因 2 . 2 表现 3 . ▪ 第一阶段 4 . ▪ 第二阶段 5 . ▪ 第三阶段 6 . 3 常见类型 7 . ▪ 心理反应 1 . ▪ 恋爱破裂 2 . ▪ 婚姻障碍 3 . ▪ 悲伤反应 4 . ▪ 经济损失 5 . ▪ 考试失败 6 . ▪ 晋升失败 7 . 4 原则 1 . 5 特征 2 . 6 干预目的 3 . 7 危机干预 4 . ▪ 准备 5 . ▪ 目的 6 . ▪ 原则 7 . ▪ 方法 1 . ▪ 人群 2 . ▪ 时间表 3 . ▪ 干预技术 4 . ▪ 技术要点 5 . ▪ 干预过程 6 . ▪ 注意点 常 因 常见原因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如父 母、配偶或子女)或朋友,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或关系破裂;失去爱物;破产或重大财产或住房损失;重要考试失败;晋升失败;严重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 表 现 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 第 一阶段 即立即反应,当事者表现麻木、恐慌,否认或不相信; 心理危机干预 第 二阶段 即完全反应,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 第 三阶段 即消除尘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 6 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常 见 类 型 心 理 反 应 ①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一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不安。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震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 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②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一是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