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自律传导系统心脏自律传导系统的组成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浦肯野纤维网系统。主要电生理功能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不应性,保持心脏正常节律的跳动和心房收缩与心室收缩的协调性。正常人心跳60—100bpm,每分钟心排出量约5升,24小时心跳10万次左右,排血量约7万升。一位80岁老人,心跳已达30亿次,心排血量约31亿升(图1)。图1心脏自律传导系统示意图(改自程树槃)1.窦房结1a..窦房结头1b.窦房结尾 2.窦房联接处 3.房内束 3a.前结间束 3b.中结间束 3c.后结间束 3d.上房间束 3e至3h..下房间束各分支3e.来自前结间束的分支 3f.来自中结间束的分支 3g.来自后结间束的分支 3h.沿斜韧带(或静脉)而联结右房和左房的分支 4.房室结4a.房-结区 4b.结区4c.结-束区 5.房室束 5a.房室束穿隔部 5b.房室束非贯穿部或隔后部 5c.房室束分叉部6.房室附加束 6a.James旁路(束)(房-束附加束)6b.Mahaim氏纤维(束-室附加束)6c.右 Kent氏束(右房肌-室肌附加束) 6d.左 Kent氏束(左房肌-室肌附加束)6e.Ohnell氏束(左后房肌-室肌附加束) 7.束支 7a.右束支 7b.左束支 8.束支的分支8a.右前分支 8b右外分支 8c.右后分支 8d.左前分支 8e.左间隔支 8f.左后分支 9.浦氏纤维网 10.浦氏纤维-心肌联接处(P-M-J) A.心房V.心室 AS.房间隔 FR.房室纤维 SVC.上腔静脉。正常人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由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沿结间束下传心房,速度约1000mm/s,引起心房除极。到达房室结激动传导慢至200mm/s。通过房室结的时间约需50—100ms,进入希氏束传导速度恢复到1000mm/s,随后左右束支激动,到达浦肯野细胞的传导速度高达4000mm/s,并引起心室除极。但心室肌传导速度较慢,约为400mm/s。窦房结发出的激动,自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除极结束的时间约为260ms。心脏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异常或两者并存引起的心脏跳动节律或频率异常,称为心律失常。心脏传导系统的形态构造一、窦房结(一)窦房结的位置和形态:英国解剖学家 Keith与他的学生 Flack一起于1907年发现了窦房结(sinoatrialnode),位于上腔静脉和右房交界处,沿界沟的长轴排列,埋在心外膜下1mm深处,呈椭圆形结构,两端尖而中间粗,分头、体与尾3部分。长15mm,宽5mm,厚约1.5mm(图2),紧靠心内、外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窦房结是心脏传导系统自律性强度最高的起搏点,正常人总是窦性心律。图2窦房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