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4-1 深入认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的机制 奇迹常是科学家用勇气、睿智与汗水浇灌出的硕果。 1973 年,Waagstein F 这位瑞典哥德堡大学的教授,不顾当时医学界的怀疑与斥责,证实了原属禁忌证的 b 受体阻滞剂不仅能够用于心衰的治疗,而且能明显的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他对心衰药物治疗做出的里程碑式的贡献创造了令医学界瞠目结舌的奇迹。 无独有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是心脏病学领域近年出现的又一奇迹。十年磨一箭,做为一项不断探索与深入研究的心脏病治疗新技术,仅用了不到十五年的时间,其神奇般地连跳三级,从Ⅲ类植入的适应证(禁忌证)上升到植入的Ⅰ类指征(符合适应证时必须做);其作为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新技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神奇般地将严重心衰患者的总死亡率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下降了 36%;电和机械功能是心脏的基本功能,此前,这些功能的障碍与衰竭一概被分而论之,并分而治之,但心脏再同步化疗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神奇般地将心脏电和机械功能的障碍紧密耦联在一起,兼顾统筹地考虑,并实施治疗。显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意义已跨出了心衰治疗、起搏器治疗的范畴,将使临床医师对心脏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认识产生一次飞跃与革命。 心力衰竭的患者是内科和心血管医生几乎每天都要遇到的病人,心脏再同步化做为心衰治疗的重要技术,每位内科和心血管医师不仅需知一二,还应比较熟知,尤其是治疗机制,只有认识深刻才能运用自如,才能使这项新技术造福于更多的心衰患者。 1.左房左室的同步是心功能更重要的决定因素 临床医生早已认识到房室同步对心功能的重要性,深知心房辅助泵的作用在窦性心律时才能充分发挥。但未能认识到窦律时的 PR 间期只代表右房右室的同步性,未能认识到左房左室的同步性是心功能更重要的决定因素。而窦律时的 PR 间期,DDD 起搏时的 AV 间期都不能代表左房左室的同步间期。当患者存在房间阻滞时左房的电和机械活动将严重后移,左束支阻滞时,左室的电和机械活动严重后移,这些都可能造成窦律患者发生隐匿性左房左室功能的不同步。1990 年Hochleitner 应用普通 DDD 起搏器只将 AV 间期程控为 100ms,就使 16 例Ⅲ~Ⅳ级心功能的心衰患者术后无 1 例死于心衰加重,无 1 例因心衰加重而再次住院,其本质就是通过程控 AV 间期,间接优化了左房左室的同步性而使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Hochleitner 等人的尝试使起搏治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