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1.顾炎武说“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因非一人所能操也,而权乃移于法。于是多为之法,以禁防之,虽大奸有所不能逾,而贤智之臣亦无效尺寸于法之外,相与兢兢奉法,以求无过而已。于是天子之权,不寄于人臣,而寄于胥吏。……守令无权,而民疾若不闻于上,安望其致太平而延国命乎?”可见顾炎武认为国家衰落的根源是A.皇权高度强化B.法律过于严苛C.官员不思进取D.权力寄于胥吏2.《周礼·秋官司寇·薙氏》载:“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动物性肥料的严重不足C.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D.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A.北洋海军的参战B.战争由朝鲜引发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4.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帐”,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记录者是普通百姓B.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C.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D.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5.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B.晚晴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C.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6.陈独秀认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新青年》第6卷1号)这段话A.倡导以民权之说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B.主张以民主科学精神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C.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7.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主要在哪两个领域展开①政治领域②文学艺术领域③经济领域④科学研究领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8.“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①农业合作化运动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9.从古希腊罗马的民主制到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人类对理想的共同追求是A.社会公正B.三权分立C.民主共和D.共产主义10.在19世纪后期的西方社会,上、中等阶层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做出的任何干预。他们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和成功,因为他们已证明自己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而且,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这种观点A.由达尔文提出B.受到了进化论的影响C.由凯恩斯提出D.受到了相对论的影响11.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A.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夺取政权B.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D.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12.“它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主要是美英两个国家为维护战后自身利益而进行斗争、达成妥协的结果,带有明显的西方金融霸权主义的色彩。”“它”指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B.雅尔塔体系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欧洲经济共同体13.政权架构与运行机制是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唐分官阶为九品……中书令门下侍中及尚书令皆为三品官。若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