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别是非殷海光前言 这本小册子里所说是“是”与“非”将严格地以真,假,对,错为基础。它们是建立在逻辑和经验之上的概念。在这本小册子里所用的语言主要地是通常语言。在这本小册子里的讨论因而也只是非正式的讨论。这本小册子虽说是为青年而写的,但是著者所谓“青年”,不以生理年龄计算,而是以心理底成熟程度计算的。凡犯第一章所说毛病的,都是青年,甚至是童年。这本小册子不是写给人消遣的。如果有的地方写的不够详明而又不具体,那是为了使读者自己多费点脑筋思考思考。 第一章 种种谬误 我们人的天性大致总是追求良好的生活。良好的生活是真善美的生活。我们要求真善美的生活之实现,必须拿“真”来作底子。固然,有了真,不必就会有善和美。但是,没有真,善和美根本无从谈起。至少,真可以帮助善和美之实现。所以,真理是良好的生活之必要条件。然而,不幸得很,真理却是非常娇嫩的东西。真理很不易得到,但很容易丧失。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人在极少数的时间以内逼近着真理。最大多数人在他们最大多数的时间以内过渡着受神话、传说、权威、禁制(taboo)、口号、标语、主义(ism)、偏见、宣传、习俗、风尚、情绪,等等力量支配的生活。而这力量常常穿上“真理”的伪装出现。不知者以为这些力量的确是真理,并且常常持之甚坚的样子,甚至不惜粉身碎骨来维护或求其实现。其实,这些以“真理”的伪装出现的力量,不必即是真理。力量不能制造真理。在较多的情形之下,力量去真理甚远。在知识丰富和神智清明的人看来,那为维护或实现这些力量而粉身碎骨的人众,并不比扑灯的飞蛾高明多少。 理未易明!之所以如此,因为人有人的短处(hu man frailties)。我们从希腊神话中可以看出对人的短处之描写。然而,稍加观察及反思,我们就可知道希腊神话所描写的人的短处还不及实际中所有的多。我们在此不能一一将这些短处提到,也不必一一提到。我们现在所要指陈的,是大家容易触犯而又容易被人利用的若干短处。这些短处,在传统逻辑中叫做谬误(fallacies)。(一)诉诸群众 有一种论辩的方式是诉诸群众的论式(argu mentu m ad popu lu m)。这种论式就是假定了“多数乃真理底标准”:多数人赞同的说法即是真理;多数人不赞同的说法便不是真理。这也就是说,一个说法是否为真,不取决于论证,只取决于多数。 “多数”是一个函数。这也就是说:对于某项说法,多数人是否赞同,常系出于被动。构成“多数”的,至少有两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