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语言•推敲字词 诗歌鉴赏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2)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悠然见南山” “ 云破月来花弄影” “ 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 “ 红杏枝头春意闹” (3) 虚词用得好,也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 “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呑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课堂训练①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 1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解析: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 2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解析:“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 4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解 析 : 看 这 句 诗 , “ 湿 ” 言 “ 光 ” ,“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 个 “ 光 ” 字 显 得 花 有 精 神 , 所 以 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②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课堂训练例 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解析: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 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析: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 3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