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高三总复习诗歌整理(三)1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人云:“春女感阳则思,秋士见阴则悲。”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壮志难酬,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诗人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孤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可见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是奋斗精神的体现。“诗情”即志气――人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孤寂无聊。2.元 马致远《天静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注: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3. 金 元好问 《摸鱼儿》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赏析: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作者――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遥想双雁冬天南下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 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时,箫鼓喧闹,而今箫鼓声绝,荒烟如织。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像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但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元好问(1190—1257)金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进士出身,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不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