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以人为本的经济学分析引言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非线性的进化系统,经济系统本身的混沌性是当前的应用传统分析方法的各种简化经济模型无法解决的主要困难。例如: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的讨论方法,它首先假设相对于人的需求,社会资源永远是稀缺的。而它讨论的方向就是最合理的利用稀缺的资源来最大化的满足人的需求。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所谓资源的稀缺性首先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性是:随着社会的开展和知识的进步,原有的看似无用的物质可能变成宝贵的资源或者现有的资源可能会有更为重要的用途。例如半导体在封建社会是完全没有用处的;石油在十八世纪初期是作为一种煤油灯的燃料用来照明的,所以当电灯广泛应用后,石油的价格一度狂跌,直到汽车这项当时的新制造开始广泛使用后,石油作为一种资源才又变得稀缺起来。二、人的需求不一定是合理的,例如二战中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为发动战争的不要黄油要大炮的主张。所以,我们为满足一局部人的需求进行的生产对整个社会来说可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能远远比不上根本不进行生产。这两个问题至少说明经典的经济讨论中存在着很大的缺乏,它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借用了传统的对简单线性的机械运动的讨论方法,而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它的讨论对象是动态的复杂的非线性的进化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主要成分的量的开展必定具有一定的混沌性。既然我们很难通过经典的数学方法来对经济系统的开展精确定量,我们是否可以假设在经济系统中存在着决定该系统开展的一系列的主要成分,只要我们能掌握这一系列主要成分在开展模式或开展趋势上与经济系统开展的相关的规律,我们就能通过控制或优化这些主要成分的开展变化,为经济系统的开展找到一个满意的“杠杆解〞。简单地说,这种思想近似于在繁杂的经济变量中找到一系列主成分,然后再对它们做模式上的知识挖掘,以找出它们与经济系统开展的关系。与一般的数学的分析方法不同的是这种挖掘不是针对特定时期具体经济变量的数值,而是整个经济系统开展的趋势或模式。正如雄彼得所说:“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来学习经济。〞本文下面的内容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的。第一章 以人为本思考经济问题1.1 人——经济系统中最核心的要素本文中的人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个体,而是在经济活动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能代表最广泛的社会成员的共性。它至少应包括人的劳动能力和社会文化习惯。人不仅是经济系统的最根本要素同时也是经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