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第二版〕第一章 内部控制概论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开展一、国外内部控制的开展历程 p3-13〔一〕内部牵制阶段一般来说,内部牵制的执行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实物牵制。例如把保险柜的钥匙交给两个以上的工作人员持有。非同时使用这两把以上的钥匙,保险柜就打不开。二是机械牵制。例如,保险柜的大门假设非按正确程序操作就打不开。三是体制牵制。采纳双重控制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四是簿记牵制。定期将明细账与总账进行核对。在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内部牵制仍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有关组织机构控制和职务别离控制的根底。内部牵制是基于以下两个根本设想:〔1〕两个或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时机是很小的;〔2〕两个或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二〕内部控制阶段〔三〕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阶段〔四〕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五〕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对会计控制的讨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同以往的内部控制理论及讨论成果相比,COSO 报告提出了许多新的、有价值的观点。表达在:p71、明确制定与实施内部控制的“责任〞。2、指明内部控制应与经营管理相结合。3、指明内部控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4、强调思想、观念更新的重要性。5、要求管理层关注企业各层次的风险。6、指明内部控制的分类及目标。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7、指出内部控制只能做到“合理〞保证。8、强调要考虑本钱与效益原那么。〔六〕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风险管理阶段企业风险管理包括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各要素贯穿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之中。1、内部环境2、目标制定3、事项识别4、风险评估5、风险反响6、控制活动7、信息和沟通8、监控相对于内部控制框架而言,新的 COSO 报告新增加了一个观念、一个目标、两个概念和三个要素,即“风险组合观〞、“战略目标〞、“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概念以及“目标制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反响〞要素。1、提出一个新的观念——风险组合观〔An Entity—Level Portfolio View of Risk〕2、增加一类目标——战略目标,并扩大了报告目标的范畴3、针对风险度量提出两个新概念——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和风险容忍度〔Risk Tolerances〕4、增加了三个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