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估算中的几个误区_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进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课标实验教材已把估算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分散在各学段中加以教学。估算教学也以公开课、展示课等形式在多种场合进行研讨,近期笔者倾听了几次一些关于估算方面的课时,感觉到了有些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估算,在估算的教与学中存在这样几点误区。 误区一 要求数字整十、整百化 【案例 1】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是 58.5 元,买这样的面料 5.2 米,应付多少元?(先估量得数,再计算。) 由总价=单价×数量,可列式为 58.5×5.2。但怎样估算呢?大部分学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58.5 约等于 59,而 59 接近 60,则 58.5 在估算中看成 60,5.2 看成是 5,估算算式为 60×5=300,老师很兴奋地打上了“√”。少数学生是这样做的:58.5 接近 59,5.2 看成是 5,估算算式是 59×5=295。但老师却打了“×”。 估算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要能口算,60×5 是很容易口算的,可 59×5 就不能口算吗?我想三年级的学生也能很快算出来的。是 59×5 算出的结果偏离准确值太大吗 ? 也 不 是 。 59×5 比 60×5 算 出 的 结 果 更 接 近 , 更 为 精 确 。 那 老 师 打“×”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印象是数一定要向整十、整百靠。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假如你去买西服面料,你带 300 元去买 5.2 米西服面料是够的,那你带 295 元去买,难道不够吗?事实是不但够,而且还更为精确呢。所以估算未必一定要向整十、整百靠,只要你能口算出来,并且算出的结果在适当的范围内就可以了。其实这也正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误区二 估算等于精确化 【案例 2】估算 0.4×0.26。 方法一:0.4×0.25=0.1。 方法二:0.4×0.3=0.12。 方法一中的估算根据是找特别数,4 的好朋友是 25,而 0.26 恰接近于 0.25,所以用0.4×0.25。方法二中的估算根据是 0.26 接近 0.3,0.4×0.3 很容易就能口算出来。两种方法哪一种合适呢?有的老师是这么认为的,应该用第一种方法,不能用第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