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学考试要点整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利托尔诺、沛西·能---教育在动物界中就存在。保罗·朗格朗(提出)、埃德加·富尔(确定)---终身教育。库姆斯(非正规教育)、伊里奇(非学校化观念)---非制度化教育(对制度化教育的改良)思潮的代表。变化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变化教育观念。孔子---有教无类,以“仁”为关键,主张因材施教(启发)。墨翟---“兼爱、非攻”,重视实用技术的学习,强调推理。西方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学思想首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问答法)、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提出小朋友分阶段教育)。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卢梭---小说体《爱弥尔》,引起人们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去研究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的爱好。裴斯泰洛齐(瑞士)---信奉卢梭,实践家,第一种开始了教育理论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运用,第一种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并开创了师范教育的先河。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赫尔巴特(德国)---信奉康德,《一般教育学》。洛克(英国)---“白板说”:天赋智力人人平等,认为绅士教育最重要。福禄培尔(德国)---《人的教育》,幼教领域。斯宾塞(英国)---《教育论》,强调实用学科的重要性,其处在 19 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时期。拉伊/梅伊曼---“试验教育学”。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生长”,learning by doing“从做中学”。凯洛夫---《教育学》。布卢姆(美国)---“教育目的的分类系统”、“掌握学习”理论。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提出“学科基本构造”和发现法。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巴班斯基(前苏联)---“教学过程最优化”,将科学的现代系统论引入教学论的研究中。保罗·朗格朗(法国)---《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概念。教育是人类通过故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性定义)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终身教育概念(时间、空间、方式、教育性质等方面):从横(统合性)纵(连接性和衔接性)两方面论述。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