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市惠民零工市场设立企划方案 为了规范我市自发形成的马路零工市场,更好地解决农民工和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积极配合我市创卫工作,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根据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马路零工市场的现实窘境 在我市 X、Y、Z 公园旁自发形成的马路零工市场上候工的,多为有一技之长的进城农民工,也有个别的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他们有正当的就业需求和就业权利,但马路零工市场的存在却又的确影响着市容,且长期以来难于治理。 (一)零工们现实就业环境恶劣,一工难求 1.信任度和美誉度不高。市民和企事业单位等用工方对“马路市场”上的零工们,在技能水平、道德品质、诚信度等方面缺乏基本地了解和信任,致使零工们工作难找。 2.部分用工需求萎缩。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用工方对家装涉及专业的零工需求出现萎缩,致使这部分零工们候工时间延长。 3.零工供给量预期会增加。2008 年岁末以来,我市仅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就有超过 20 万人返乡。一些企业停工和减产也造成部分企业职工待岗和失业。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之时,必然有部分人员加入到谋求短期用工的行业中来,从而加剧就业难的形势。且互相之间竞相压价揽活,导致务工质量难以保证。 4.维权困难。零工们在遇到用工方恶意欠薪时,往往处于劣势,难于维权。 5.候工环境恶劣。零工们期盼现实中“马路市场”风吹日晒雨淋的候工环境能够得到改善。 (二)用工方有零工需求却无人可用,一人难觅 1.不敢用。市民和企事业单位在有用工需求时,因对“马路市场”上的零工们缺乏了解和信任,有心用却又不敢用。即使硬着头皮用,也始终心怀不安。 2.机会成本高。因上述原因,市民宁可自己托关系找熟人来做,无奈中增加了时间、金钱和人情的付出;企事业单位宁可为了偶尔的需要而专门设置岗位聘人来做,实际上增加了成本。 (三)城市管理者难于治理,一“本”难寻 “马路市场”确实有损城市形象,有关部门为了治理也尝试了多种措施和办法,但总是驱之即散,不日又死灰复燃,始终不能根治。管理成本不可谓不高,效果却难尽人意。其原因,在于重打不重疏,治标不治本。 (四)企业下岗、待岗和失业技工难于融入零工市场,一技难施 企业下岗、待岗和失业的技术工人,一方面因种种原因,不愿到马路市场揽活;另一方面又因就业形势严峻,一时难以就业,从而造成劳动力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