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感官部分作业 感官方法:配对、分类、排序 配对:感官讯息有层次 分类:在众多中物品中,有好几种类,把具有相同特质的分为同一类。 数学属于感官的,把感官赋予数以后成为数学。 日常生活运用了动词和名词,到了数学又运用了形容词。 感官先只有动作,不太有太多的语言,感官区辨的能力提上来,加上记忆的方式(用举例创造记忆) 第一组感官教具可以在2 岁半左右开始。2 岁半幼儿即将进入动作精致化敏感期,身体有条件执行精细的动作,感官有比较多的发展,进入认知的整理状态,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个新的知识体系就是打开感官知识大门的钥匙。 感官教具具备的特质:每一种教具要加每一种感官的特质把它抽离出来。 老师所帮助孩子做的只是“间接预备”。 每种教具在做一个示范的时候只有一个困难度。 感官教具在数学上都是精准的。因为儿童有吸收性心智,用海绵、照相的方法都吸收进去,包括重量、长度上的。 感官不仅存在教具身上,而是存在很多生活中。 感官教具一定限制在一个范围内,不是全部。 通过教具的练习,帮助孩子打造一把钥匙。 大小、长短、粗细没有绝对,都是被比较出来的。感官教具一定要定义一个范围,不然孩子不能独立操作。 色板是教孩子配对、分类的,颜色是在美术区域去探索的。 理论部分:感官活动的特质 每一个教具将某一感官特质抽取出来,教师的一个示范仅仅有一个难度。教具在重量上都要是精准的,因为幼儿具备吸收性心智。 如培养我们的孩子对国家的认识,暗示幼儿在生活中找到中国的元素。如:老师身上饰物中出现中国结。 感官教具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教具相当于一把钥匙,感官的东西都是比较出 来的,没有绝对的高矮、多少------。 感官三种能力:配对、分类、排序。 幼儿可以带着这三种能力,他们还有沟通的能力。 教师给幼儿黄、蓝,幼儿知道了它们在一起会变色。教师起到了控制变向的作用。 视觉教具 1、 工作名称:带圆柱体底座 适应年龄:2岁半——3岁半的孩子 教具:带圆柱体底座 步骤: 1、双手握住带圆柱体底座的两端,轻轻拿起,放到桌子上。 2、右手用三指钳的方法先将两边的圆柱体拿起,随意放到桌子上。 3、任意的拿起剩下的其中一个。 4、告诉幼儿:“你也可以试试看。” 5、将剩下的全部拿出来。 6、放回时,右手三指拿起放在桌子上的任意一个圆柱体,让圆柱体的底朝向自己,对比着带圆柱体底座的圆洞,说:“到底是哪一个呢?哦,原来是这个。”将对应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