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兰州肝病研究所 陈 义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一种高发传染病,人群感染率达 60%左右,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 1.2亿人,占世界乙肝病毒携带者 4亿人的 1/3。根据推算,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 3000万人, 每年新发生的急性肝炎病人就有 120多万,其中甲型肝炎约占 50%,乙型占 25%,丙型占 5%,戊型占 10%,其他型及未定型占 10%。每年约有 30万人因晚期肝病而死亡。可见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疾病。 我国政府对肝炎的防治特别重视,从七五计划开始,把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作为连续攻关课题,投入了巨额资金和人力,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些研究已接近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但从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面来看,到目前还没有突破性进展,迄今尚缺乏特效的病因治疗方法。 慢性乙肝的治疗是当前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慢性乙肝患者,使用了多种药物治疗,但疗效均不明显,病情总发生反复。乙肝之所以成为难治性疾病,与 HBV的基因结构、感染方式、免疫特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①人感染乙肝病毒后,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有坚硬的蛋白质外壳。因此,治疗乙肝的药物很难直接对病毒产生作用,必须依赖人体的免疫功能。②乙肝病毒的复制是在肝细胞内进行的,而治疗药物必须是小分子物质才能进入肝细胞内发挥抗病毒作用。乙肝病毒在人体肝脏以外的组械那狈谄骄?0~120天,因此抗病毒药物要发挥作用,必须有足够剂量和疗程。③乙肝病毒在某些药物作用下,会发生病毒基因变异,产生耐药或免疫逃避。因而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当慎重。④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后,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毒核酸可能与肝细胞的基因产生整合。一旦发生这种现象,治疗难度会明显加大。⑤我国乙肝大多为垂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或产褥期感染新生儿。孩子出生后,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不健全,不能有效地识别乙肝病毒,机体与病毒长期和平共处而形成免疫耐受。⑥乙肝病毒的复制模式不同于一般病毒,会形成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稳定贮存在肝细胞核内,一般的抗病毒药仅作用于 HBV的逆转录过程,对模板无效,因而乙肝患者停药后往往发生病情反复。由此可见,慢乙肝是种非常难治的疾病。 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目的在于:①彻底清除 HBV感染,修复损伤的肝组织,以达根本治愈的目的。②抑制 HBV复制,降低血清与组织内病毒含量,恢复肝功能,减轻肝组织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