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症讲义 小结 金弦浩 慢性疼痛症发病原因: 一.外伤(医源性和非医源性); 二.慢性劳损(软组织慢性损伤;无菌性炎症。); 三.神经机能障碍。神经根在椎间孔处长期受到卡压、牵拉、扭曲和摩擦就会使神经出现机能障碍即神经疾病。 慢性疼痛症的发病机理: 一.外伤或手术会使局部组织受损,包括神经、血管、淋巴循环和肌肉等。这样会打乱局部正常组织间的排列顺序,从而形成粘连及瘢痕。 二.慢性劳损是持续性轻微损伤,而反复损伤的组织可以使局部组织轻微变性(产生或不产生无菌性炎症)及轻度粘连。致使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不正常,而使即使轻微的损伤难以愈合,影响组织功能的正常运行。值得一提的是:局部组织如出现无菌性炎症,应该在局部有轻微发热的症状。 三.神经机能障碍可以使其所支配的组织过敏,其主要症状是肌肉缩短并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肌肉缩短机械性地压迫韧带、腱部、软骨和骨骼。当压迫发生在使胶原蛋白变衰弱的结构中时,这是神经疾病必然的结果,超荷可以产生退变和中度的疼痛,例如:肌腱炎,内、外上髁炎,脊椎僵硬症和骨关节炎等等。当健全的关节受到损伤,疼痛可能是正在发生的损伤(例如,没有介于中间的软骨,骨与骨磨损)和神经疾病引起的疼痛的混合症。 脊椎两旁肌肉的长期缩短会压缩椎间盘空隙,使椎间孔变窄,使神经根过敏持续下去。这个自我持续的情况就是我们的模式的关键。 区别炎症引起的疼痛和神经性病引起的疼痛,最重要的特点是后者患部温度明显较低。 四.肌肉组织纤维性病变及骨化。 五.自主神经症状:皮肤及皮下水肿,发病部位血管收缩(局部发凉),异常出汗,腺体分泌功能障碍等。 慢性疼痛症的治疗: 一.主要目标,不只在于止痛,而是去除过敏结构的过敏性,恢复正常的活动和功能。 ·解除肌肉缩短 其结果能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肌肉缩短是引起肌肉和骨骼痛的主要原因,解除肌肉缩短,便成为治疗的主要部分。 ·消除脊椎疼痛源 局部的疼痛(如网球肘)用针刺接近疼痛部位往往可以缓解。但是,当慢性疼痛的起因是神经根病时,缩短的脊椎旁肌肉压迫神经根引起的脊椎神经痛,也必定能治疗。 ·加速治愈针刺产生局部痉挛,这是治愈必需的前奏;生长素,如血小板产生的生长素也能分泌出来。由于慢性疾病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改善是渐进的,所以治愈过程也是逐步的。当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同时消除而不复发时,可以认为疾病痊愈了. 焦虑状态的治疗——焦虑差不多总是...